血制品行业研究报告发表时间:2019-05-17 11:41 血制品行研 一、行业发展概况 血制品是指由健康人或特异性免疫人群的血浆中分离、提纯或运用DNA重组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主要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被动免疫预防。血制品适应症广泛,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大手术、创伤补充血容量、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血友病等。我国市场上大规模生产使用的血制品主要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 血液制品的原料是血浆,来源于献浆员,主要是血浆站附近的居民。由血浆到产品这个过程在生产企业内部完成,产品经过批签发后,直接销往医院、渠道商或是出口,最终由医院提供给患者。 生产企业占据了包括血浆站、生产到出货的大部分链条。企业对献浆员的数量与积极性的控制能力较弱,主要与观念及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目前,终端产品供不应求,生产企业处于强势状态。 血液制品产业链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国发展状况 国外血制品经历了从产品供不应求、无暇扩张导致安全问题后政府出面整顿,然后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增速放缓。 1.美国:全球血浆的主要贡献者 美国年采浆能力占到全球的70%左右,2014年采浆量3.2万吨,有近500个单采浆站。一半满足本国,一半可供出口。 美国血制品发展阶段: ①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血制品供给增加,白蛋白为主的需求减弱,导致产品过剩,价格下滑,而成本却不断上升,市场规模年增速不足5%。在此背景下FDA出手调节,部分企业退出,行业兼并重组拉开序幕。 ②2005年-2011年,血制品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 ③2012年之后,接近饱和,再度平稳发展阶段,5%左右,存在结构性的机会,比如重组凝血因子。(下文有关于此的对比分析) 2.欧洲:采浆量较小,血浆还需进口 欧洲大多数国家和我国类似,基本本国控制,除了德国在浆源控制上相对开放,其他国家比较严格,浆站申请数量非常缓慢,这也就决定了欧洲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但是欧洲血浆提取技术基本在先进水平。 3.澳大利亚:市场相对封闭,不足部分可进口 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采浆量达到350吨,效率较高。不过其国内血制品市场比较封闭,血浆的采集主要是该国的十字会负责,并将所采血浆委托给本国CSL公司生产,该公司也是唯一在澳大利亚设有加工工厂的企业。随着市场对免疫球蛋白制品的需求增加,澳大利亚血浆量供不应求,所以澳大利亚每年都会有一定的进口。 4.亚洲:日韩基本实现自给,个别品种需进口 亚洲日本和韩国,基本实现自给,个别品种如凝血因子采用进口的方式解决供应不足。印度人口较多,对血制品的需求和我国类似,但是该国无论是浆站数量和血浆提取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 总结:从上面可以看出,除了美国能够实现本国的供应,其他国家血制品或多或少需要进口,并且因为美国采浆量占全球采浆量的比重,所以全球血制品价格体系基本受美国市场决定。 (二)市场规模简介 血制品主要分为三大类: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分为血浆来源制品和重组类,重组类是用生物技术提取的,是仿人凝血因子的产物。全球血制品不含重组市场规模:190亿美元,加上重组凝血因子75亿美元,合计250亿美元。从血浆采集量来看,2014年为例,全球每年采浆量4万多吨,其中美国采浆量达3.2万吨,占了绝大多数,美国是唯一可以自给自足之后还能对外销的国家,其他地区,中国约5200吨(增速较快,2015年5800吨,2016年约6600吨),欧洲只有2400吨,澳洲日韩都较小。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实行严格的“双轨制”,即医疗机构输血用血浆与企业生产成分血液制品无交集:“双轨制”采血制度下,医疗机构输血(多数情况为仅输注浓缩的血细胞)后的剩余血浆不允许提供给企业,血液资源的利用度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为保护献血者,我国规定的单次献血量(我国限制580ml/次:美国根据体重690ml/825ml/880ml)和献血频率(我国2周一次:美国一周2次)相对严苛。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特殊的“双轨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获得生产资质后,需要先设立浆站、采浆,之后进行血液制品的生产。血液制品相较于一般药品较为特殊的一点是:每一批次的产品均需要中检所和地方的药品检验所进行检疫检验,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血液制品上市前所需流程 我国血液制品的分离提取技术已较为成熟,但生产环节产能提升仍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凝血因子类及免疫球蛋白类。因此,在新生产方法还未获批的时间点,血制品产量主要受制于浆站数量及采浆量。 2010-2016年我国采浆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2017年全国血浆采集量约为8000吨,2018年采浆量在8800吨。考虑欧洲市场人均31L的采量,我国的需求有望超过4万吨,空间仍然广阔。 我国血液制品占比最大的产品为人血白蛋白,国际市场近年来血液制品行业的增长主要由静丙需求的增长带来。国际市场可以看出,静丙及肌丙的占比高达47.3%。我国目前静丙的占比仅为14.3%。 我国静丙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未来我国血液制品的增长中,静丙将成为主要驱动力:近年来静丙的学术推广再加速进行,叠加新适应症临床进展的加速,需求端有望实现增长。 如需获取完整行业报告,如下操作 第一步:扫码关注公众号 第二步:公众号主页输入关键词“血制品” 第三部:获得行业完整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