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研究报告
一、行业整体情况
医美定义:区别于生活美容服务,医美是一种侵入性和创伤性的医学科学。医疗美容是运用手术、医疗器械、药物以及其他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各部位进行修复与再塑,进而增强人体外在美感的医学科学。
(1)行业分类
根据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的《医疗美容分级管理目录》规定,医疗美容科为一级科目,下设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四个二级科目。在美容外科下,又根据项目难度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四级项目只有三级整形外科医院或设有医疗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级综合医院才能开展。
按照是否进行手术主要分为手术类医疗美容和非手术类医疗美容。手术类医美项目,顾名思义通过手术形式进行的人体形态的修复或者是重塑,这类手术通常风险性较高,但是术后带来的是永久性的改变。主要包括如眼脸整形手术、丰胸、牙齿矫正等;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即我们常说的微整形、轻医美,这类项目一般来说风险系数不高,并且往往需要高频次,包括材料填充、面部皮肤紧致、激光嫩肤等,当前从整体市场来看,非手术类的项目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扩大。
(2)行业上下游
医美上游机构——医疗美容试剂和设备的生产商
上游盈利能力较强,集中度高,较为规范。目前市面上的器材以及耗材产品鱼龙混杂,MobData研究院整理了比较受认可以及获得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的器材和耗材产品。以肉毒素为例,当前市场上唯一受CFDA认证合法流通的只有两种产品,一个是Botox,一个是国内的兰州衡力,除了这两种药品,其他药品都是未被允许在国内流通使用的。
医美下游机构——医疗美容机构,医美APP导流成新趋势
集中度低,行业发展尚处于整合期,竞争激烈。公立医院整容科主要面向的是在灾害事故中发生毁容、烧伤等产生次生整容需求的患者,基本不进行营销推广,且医院整容科容量有限,因此在整体医疗美容机构中占比很小。在经济水平较低、品牌力量较弱的三四线城市,存在着大量的私人诊所型美容机构,这类机构一般药品渠道来源复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没有相应的医疗资质,是医疗美容事故的高发区。未来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进一步推进和相关监管政策法规的出台,没有相关资质和安全保障的私人诊所比例将会逐渐下降。
医疗美容APP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行业已初步划定“一大五小”竞争格局,新氧一家独大,更美、悦美、美黛拉、美呗、美丽神器各有千秋。移动互联网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在格局实质确立前,各家APP需补足弱项、拓展差异化竞争优势,否则极易被淘汰。
(3)医美行业营销模式
从百度竞价到多渠道运营,精准营销是未来获客关键。医美行业营销渠道由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到重金进行百度竞价,再到互联网渠道引流,营销模式不断扩展。未来如何权衡各渠道的优缺点,做到精准营销是医美机构的关键课题。
在传统模式下,医美机构通过自行派发传单广告、搜索竞价等方式进行营销。互联网充当中介平台作用,帮助医美机构进行市场推广、术前咨询、术后服务、第三方支付、消费分期。新型服务商的介入,能够帮助解决消费者、医生、医美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改善传统模式的弊端,通过更加迅速、低廉、有效的方式进行导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需获取完整行业报告,如下操作
第一步:扫码关注公众号
第二步:公众号主页输入关键词“医美行业”
第三部:获得行业完整链接